close

今日的臺南女中由日治時期之一高女和二高女雙源合流,併為一校,此種發展模式在臺灣近代教育史上實屬特例,與其他地區迥異。這兩個源頭,一是1917年成立的一高女,另一是1921年成立的二高女。但教育行為的最初發源地,既不在今日原一高女的的臺南女中校地,也不在今日原二高女校地的中山國中,而是在兩處北側的兩廣會館。

 

臺南兩廣會館是清代臺灣最大的會館,此地原稱嶺南公所,是兩廣旅台人士的同鄉會館,光緒元年(1875)臺灣總兵吳光亮及福建巡撫岑毓英向旅居臺南的兩廣人士募集六萬元,在公所舊址修建,建材來自廣東潮州,匠師亦聘自廣東,1877年兩廣會館建成。

 

兩廣會館為臺灣所建過最大的廣東式建築,臺南市現仍存有一座為西門路上的三山國王廟,但各部成就均略遜。會館建築之座向為坐東面西,由三座並列的建築組成,居中之主體建築前後兩落,左右兩側則各為三落。三座建築之間由窄巷分隔,再以迴廊連接,前面共用一廣場,廣場南側為「重道崇文」石坊(圖一),是清政府為旌表林朝英獨立捐貲萬金,修建縣儒學而建的牌坊,1934年因日人開闢南門路,遂將石坊遷移至臺南公園內。

 

從日治時期留下的照片觀之(圖二),會館主體建築之屋頂為單簷硬山式,上鋪深綠釉瓦,壁面則均為青磚,與閩南建築之紅磚紅屋瓦大異其趣。正面入口處有簷廊,中央台基較低,上無橫枋;兩側台基略高,各有弓形枋。正門上方懸一「兩廣會館」木匾;兩側之建築前面由高牆屏擋,僅開一窗面路,推測可能就是會館接待同鄉的住宿居所,裝飾上較為簡樸。

1917年(大正6年) 5月17日臺灣總督府順應臺南地方人士對女子教育的需求,在兩廣會館創立「臺灣總督府高等女學校分部」,為四年制中學,專收日籍女學生。5月25日開始招生,共收學生118名。9月28日獨立為「臺灣總督府立臺南高等女學校」,10月11日舉行創校典禮,特於會館正門上聯右側懸掛「臺灣總督府臺南高等女學校」校名牌,全校師生並齊聚門口攝影留存,兩張舊照應是本校最早的圖片文獻(圖三、四)。

 

1921年6月1日,因應台籍人士對女子中等教育的需求,臺灣總督府成立「臺南州立臺南女子高等普通學校」,亦暫借兩廣會館上課,為招收臺灣人子弟為主的女子高校,初設時採三年制。

 

1922年頒行《臺灣教育令》,取消台、日差別待遇,「臺灣總督府臺南高等女學校」更名為「臺南州立臺南第一高等女學校」,而「臺南州立臺南女子高等普通學校」更名為「臺南州立臺南第二高等女學校」,改採四年制。這就是慣稱「一高女」、「二高女」的由來。

 

不只一高女、二高女誕生於此,1914年府城第一所中等學校―臺南中學校(今臺南二中)―其初發地也在此。若說兩廣會館是臺南府城中學教育的搖籃,其實一點也不為過。

 

兩廣會館的確切位置應在今臺南市警察局北側一帶。日治以後,會館除曾短暫作為學校用地外,先後亦曾充作官民俱樂部、幼稚園及教育博物館用,可惜於1945年3月14日被盟軍飛機炸為平地,舊時蹤跡全渺,憑弔無處。

 

下次從南門路快到民生綠園時,別只是被左側的臺灣文學館,及右側的臺南市警察局兩棟日治時期建築吸引,請特別以歷史之眼注視警察局北側的那幾間現代樓房,想像一下近一個世紀前,一群居住於府城的臺灣、日本女孩,就在這棟少見的廣東式建築物裡,以稚嫩之聲朗誦著,以熱切之眼閱讀著新世界的景象。

 

寫於2010.1.4

 兩廣會館1.jpg 

兩廣會館1

 兩廣會館2.jpg   

兩廣會館2

開校式.jpg

開校式

開校日合照.jpg

開校日合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莫名海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