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時序言之,當然應該是「從兩廣會館到南女本館」才是,畢竟1917年南女誕生之初校舍闕如,1918年才遷入蓋了東半部的本館—南女人真正的家。但5月5日我帶著319音樂班從南女本館(今稱自強樓)出發,沿大埔街、建業街、南門路抵達已然不存的兩館會館舊址,目的在為5月26日(週五)的一高女百週年開課日紀念音樂快閃活動進行場堪,並沿路嘗試為其解說歷史的滄桑。
從時序言之,當然應該是「從兩廣會館到南女本館」才是,畢竟1917年南女誕生之初校舍闕如,1918年才遷入蓋了東半部的本館—南女人真正的家。但5月5日我帶著319音樂班從南女本館(今稱自強樓)出發,沿大埔街、建業街、南門路抵達已然不存的兩館會館舊址,目的在為5月26日(週五)的一高女百週年開課日紀念音樂快閃活動進行場堪,並沿路嘗試為其解說歷史的滄桑。
2010年「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附設高級中學進修學校」傳出因招生人數嚴重不足,一度曾有廢校之議。但如今慣稱的一中補校或一中夜間部仍在,且臺南市現在登記有案之進修學校計有公立13所、私立11所共24所之多,可見在教育市場上仍有存在之必要。但臺南女中並不在這24所學校之中。
2008年梅雨季裡,燦爛了一樹樹的紅豔,謝了一地地的鳳凰花後,各級學校又送走了一批畢業生。柳永在〈雨霖鈴〉寫道:「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梅雨淅瀝的六月校園,少了三分之一的青春,是個不完整的美善,總顯得些許冷冷清清,雖是初夏,卻饒秋意,恐怕用情深濃的學子們,多少有點淡淡且無以名狀的哀傷。
2007年的台南女中校慶,有別以往的呈現方式,將一高女90週年、二高女86週年並列。考諸全台,應是唯一特例,何以如此,不從歷史沿革探索,只從心間臆測,嘴上侈言,非但無濟於校務,而學校歷史發展之真相,恐將永無澄清之日。
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將台灣的歷史發展逸出原來的軌道,扭到一個全然不同的方向。行政長官公署的諸多措施,硬生生地把台灣帶到混亂邊緣,台灣同胞原以為重回母親懷抱,將可以自失怙之痛苦中得到撫慰,卻無端迎來豺狼一樣的國民黨政府的無情對待。
學校南側舊宿舍拆除後,以柏油整地,一大片烏黑的空地囂然地呈現眼前,但仍然比破舊的房舍清爽多了。再過幾日當停車格線畫就,偌大的空間將由噴廢氣的機器佔領,昔日胼手胝足以青春澆灌南女校園的園丁們曾經的生存駐足地,在完成了階段性任務後,就這樣現代化起來了。遷離的老園丁,心中難免犯嘀咕,想起以往擋風但偶會漏水的家居,以及其他的總總……,終於在最後一瞥巡禮後,正式將它們放到所剩無多的回憶歲月裡珍藏。
國立臺南女中第57屆畢業生林逸欣同學,於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後,往演藝界發展,日前他擔綱電影《夏天協奏曲》的女主角,當進行宣傳活動時,卻傳出「有網友批評臺南女中畢業的她,不夠格穿北一女制服,拿她與《光陰的故事》北一女裝扮的小甜甜相比。」林逸欣則回應:「這應該是少數網友的想法,但我謝謝大家的建議。」
國有國徽,族有族徽,家有家徽。徽號或徽記的形成,往往跟當時所流傳的神話、傳說,甚至與宗教的祭祀密不可分。今日台灣除國徽外,已不聞有人提起族徽、家徽情事,倒是企業體、公司、行號的商標滿街掛,令人目不暇給,但可能和神話、傳說、宗教都已無關係了。 |
台南女中校園,前身是台南望族葉家花園的一部分,即使校內現存文獻尚欠缺明顯的證據,卻仍是大家通認的事實。事實上,只要在校園踅上一趟,眾多果樹依然散列,輕易地便招來蜂蝶,甚至珍稀鳥禽,園區無千種風情至少也有百種,差可算是符合花園之必要條件之一了。如果說台南女中是「從花園裡開出的一朵學校」,應該沒有偏離事實太遠。可惜這樣美麗的源起,在歲月無情的淘洗下,有些關乎價值的傳統,被後來者輕忽而漸漸淡出南女人的記憶。如今若想南女優良傳統再現,重建記憶,讓美麗蘊含歷史縱深,也許是一條可行之道。
「台南女中操場100公尺跑道起點附近有一個神秘古地道的入口!」一個在1990年代以後就消失在校園的神秘「故事」,一種類似「古調雖自愛,今人都不彈」的小調悲歌,原來已傳唱無門,卻在風雨侵襲過的夏日裡,悄然地被輕輕一提,久矇的面紗竟飄動欲掀,喑啞的嘴唇也嚅嚅欲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