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女中操場100公尺跑道起點附近有一個神秘古地道的入口!」一個在1990年代以後就消失在校園的神秘「故事」,一種類似「古調雖自愛,今人都不彈」的小調悲歌,原來已傳唱無門,卻在風雨侵襲過的夏日裡,悄然地被輕輕一提,久矇的面紗竟飄動欲掀,喑啞的嘴唇也嚅嚅欲語。
「故事」是怎麼開始的已不可考,因為時至今日尚未發現古道出現時間的文獻,這讓古道的神秘性更增添幾分。它的「橫空出世」是1971年。根據時任體育組長賀斌的敘述,該年因翻修運動場時,在操場南端發現兩個地道入口,他遂與事務主任黃永璋、木工盧崑山等持手電筒進入,並往前挺進廿、卅公尺,卻因空氣污濁退出。當時因擔心訊息曝光後,工程勢必無法順利進行,且校園安全亦有顧慮,是故隱密其發現而未對外公開。
這是神秘古道的第一次出土,在那個封閉的年代裡,因為種種禁忌與限制的考量,一出土便又塵封不見。
若說第一次出土是個意外,則第二次出土卻是機緣巧合。1983年3月17日府城古城牆南門段因年久失修出現缺口,不良少年趁機侵入校園,擾亂校園安全,前市長蘇南成蒞校勘察,體育組長賀斌提起昔日發現的兩個地道入口,遂立即通知文獻委員盧嘉興、連景初、賴建銘及成大歷史系講師何培夫現場勘察。陪同的校內人員則有教務主任郭清終、註冊組長韋錦周、體育組長賀斌與工友。
四名校工合力將蓋住地道入口的大麻石(即花崗石)移開,出現一個長110公分,寬70公分的洞口,因並無任何階梯設置,人必須跳入,其高度則超過一人,有215公分。據當日曾進入探勘的何培夫老師回憶,跳入洞口後,背南面北,身後是牆,因此應是地道的出入口。往前行發現地道牆壁平整,且抹了白石灰,底部舖設紅磚,頂部則為花崗石條。僅走了十餘公尺,受阻於古道內的沙土堆積、通風不佳、狀況不確定而作罷。因地道內並無水底污物,石灰牆上亦毫無水漬痕跡,故履勘眾人初次判定應非原先懷疑的排水溝,但究竟功能為何?與古城牆是否有關?長度多少?何年修築?則一概闕疑。
1983年下半年,學校再次整修跑道,封閉古道入口,校園內存在古地道的事實,便漸漸淡出記憶,偶有人提起,但因無法親眼目睹,地道從此神秘化,且傳說化,時間久了,就更不真實,甚至完全消失了。
1917年始建的台南女中,已是全台少見的歷史悠久的女子中學,值得記憶的事當然不只一籮筐。已經褪化成排水溝的類似護校河的福安坑溪,如今真的只能憑空想像了。但仍然存在的如府城南城牆殘段,巍然矗立一隅,十足是個不受歡迎的客卿。一生護衛南女,1991年後因市府的整修,便似乎從南女割裂出去,只以一種尷尬的方式和母體連結。
另一個被割裂的存在就是神秘的地道了。如果說古城牆和南女是尷尬的連結,那古地道簡直就是南女的棄嬰,將它放在一個「眼不見」的地方,二十幾年來除了極少數在意的人偶而記憶著外,倒真的是「心不煩」了。
存在於府城的幾條古地道,經1985年12月省府公報判定「現況無從研判其價值」為由,被剔除古蹟之名。但「無從研判」只是無法判斷,畢竟與否定大是不同,省府據此將古蹟之可能剔除,是眼不見為淨的駝鳥作法,全無求真精神,徒叫歷史蒙塵,其判定實在有欠考慮。
當年親身勘察過台南女中古地道的現任立德大學文化創意系主任何培夫老師,在1988年接受記者訪問時即強調:「開挖深藏地下的古物,是要給社會一次求真的教育,在現代講究事實勝於雄辯之下,是否要讓傳說繼續矇蔽一般人未知的領域?而為了發掘事實所必須付出的代價,與事實真相本身的衡量,孰輕孰重,就全視站在何種角度來認定。」
選擇不挖,就是放棄求真,繼續讓事實淪為傳說,任人加油添醋。對於南女古地道的功能,曾經出現的推論包括排水溝、運兵道、宵禁後的進出通道等三種,真相如何,用口水與想像力絕對無法解決問題,在求真的原則下,開挖是唯一的途徑。
二十餘年過去了,對於古蹟、遺址等珍貴的文化物產的存在,國家已有較為進步的《文物資產保存法》作為規範,且探測、挖掘技術也是日新月異。以往擔心一旦列為古蹟進行開挖,地上物遭遇嚴重破壞的可能已大為降低。而地道藏於地下,應只須清除地道內堆積之沙土,補強其頂上支撐,故除了出入口的管制外,進行開挖或者對學校活動並無太大的干擾。但開挖行動,除了對歷史負責,求得真相外,其附帶的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效益其實是無可估量的。
2002年發現於台中西屯區的惠來遺址,其文物出土後,遺址附近的國小、國中、高中把握時機設計考古遺址主題協同教學活動,除了教師得以就近在現場勘查外,學生更得專家之助於考古現場進行實作,師生共同體驗難得的考古工作,其教育意義遠非枯坐教室內可相比擬。2007年為抗議台中市府保存遺址不力,台中一中、文華高中等15所高中校園大串連,發起台中萬人「要文化、不要風化」的搶救惠來遺址連署活動,促請政府留住千年文化資產,將連署書送文建會、台中市府參考,小小地操練了一次和平的學生運動。看似未成熟、仍待呵護的高中生,當一日奮起,其捍衛鄉土之情,重視文化根苗之心,凜然與權威相拮抗之勇,不全都因為對文化遺址的保存而煥發的嗎!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強調的是「老人」的經驗智慧。一個傳統名校的老建築,同樣是學校的寶,1918年的自強樓依舊健在,自然地就吸引住眾人的目光,成為一種無法輕易忽視的存在。但不只如此,校地蘊藏葉家花園的鳥鳴蝶舞,22棵市府列管的樹種散立珍奇,福安坑溪的東來南進西出,古城牆的聳立護衛,若再加上古地道的潛龍勿用,如此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數不盡的歷史風流,放眼全國,幾校能夠如此這般地「鍾天地之靈秀」!期盼入「壼範德門」者務實而不務虛,求真而不作偽,則靈秀之氣必裊繞於上下前後左右,瀰漫六合。
寫於2009.8.1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