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女 | 二高女 |
1917年5月17日 「臺灣總督府高等女學校分部」↓ |
|
1917年9月28日 |
目前分類:溯溪行 (31)
- Dec 21 Sun 2014 14:48
臺南女中校名沿革
- Dec 21 Sun 2014 14:44
從「中正堂」到「活動中心」
- Dec 21 Sun 2014 14:16
南女鐵衛――2009府城南城牆
2009年一個盛夏的午後,陰霾下沉,枝葉連動也不動一下,無所不在的熱與悶,風扇費力地轉呀轉,釋出的竟是悶與熱。我獨自一人來到府城南牆之內側,小道上鋪著別處剩餘不用的鐵道枕木,顏色粗黑,與週遭環境大是不合。踩踏其上,則木條鬆動,偶不小心,恐有失足之虞,竟有點入寶山前機關重重的況味……當然不是,是人們不經心棄置的結果。
- Dec 13 Sat 2014 23:37
在福安坑溪上建樓
小說《湯姆歷險記》裡小湯姆有一間樹屋。現實世界裡,府城安平之觀光賣點也有一座樹屋。把「樹」與「屋」兩個本不相干的物件組合起來,有點有巢式的野趣,感覺上年代久遠,甚至遠自洪荒時代。樹與屋的結合,浪漫元素具足,但顯然不適合人居。
- Dec 13 Sat 2014 23:13
有一棟房舍名字叫白樓——紅樓之外
夏末秋初時分,在某次特殊的會議裡聽到了一個陌生名詞——「輔英藝大樓」,仔細對照會議資料,確認該名詞的指涉對象後,心中卻產生了一些特殊的念頭。本想與行政既已越離越遠,就也不必再為這等小事煩心。怎知過了些時日,還是覺得心有未安,於是又起了考古癖,且把故事話說從頭。
- Dec 13 Sat 2014 22:44
1917南女伊始
今日的臺南女中由日治時期之一高女和二高女雙源合流,併為一校,此種發展模式在臺灣近代教育史上實屬特例,與其他地區迥異。這兩個源頭,一是1917年成立的一高女,另一是1921年成立的二高女。但教育行為的最初發源地,既不在今日原一高女的的臺南女中校地,也不在今日原二高女校地的中山國中,而是在兩處北側的兩廣會館。
- Dec 13 Sat 2014 21:47
門面
一度打算賣台的日本政府,在兒玉源太郎擔任總督後,任用後藤新平為民政長官用心經營,終於扭轉局面,臺灣從「拉雞屎」之地,一躍而為「生雞蛋」的場所。後藤新平把臺灣人的特質(弱點)―怕死、愛錢、重面子―血淋淋的披露,並制訂相關對應措施,終於使烽火遍地的抗日運動煙消散,也讓臺灣財政慢慢轉虧為盈。
- Dec 13 Sat 2014 21:36
南女校門
年輕的時候,經常聽聞某校新任校長到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建校門。或者基於命格,或者基於回扣,或者基於氣派……,各種改建原因之中很少是基於教育的原理,比如說與校園的整體風格搭配,強調美感經驗的體會與呈現,以及學校的教育目標等等……。
- Dec 13 Sat 2014 21:32
命運的鎖鏈━臺南女中與一高女、二高女
2007年的臺南女中校慶,有別以往的呈現方式,將一高女90週年、二高女86週年並列。考諸全台,應是唯一特例,何以如此,不從歷史沿革探索,只從心間臆測,嘴上侈言,非但無濟於校務,而學校歷史發展之真相,恐將永無澄清之日。
- Dec 13 Sat 2014 21:23
臺南女中簡史
「臺南女中」的校名源自日本於1945年8月戰敗投降後,接收原「臺南州立臺南第一高等女學校」(通稱一高女)及「臺南州立臺南第二高等女學校」(通稱二高女)而來,1947年兩校合併為「臺灣省立臺南女子中學」。南臺灣民眾習慣簡稱為「省女」或「省南女」。在臺灣中學教育史上,至少創造了一個世代以上的輝煌紀錄。雖然隨著府城臺南的沒落,及台中、高雄都會的興起與發達,聲勢與榮光不似以往顯赫閃亮,但一向重視教育的府城人及歷代南女師生,仍努力擦亮這塊傳統招牌,展露出有別以往的光輝美麗,依舊是耀閃眩目。